盲人足球小将:虽然看不见 但我有“黄金双腿”

在重庆市特殊教育中心,每周一、三、四的3点半至5点半,都有一群像李强一样的“足球爱好者”在绿茵场上驰骋。

  虽然我看不见,但我有“黄金双腿”……

  18岁的李强身高已有1米82。迎着重庆的冬日暖阳,他最爱的户外运动是在操场上踢足球。特制的足球与草坪接触发出“叮铃叮铃”的声响,帮助处于黑暗中的他熟练地带球向前跑去。

盲人足球小将:虽然看不见 但我有“黄金双腿”

  在重庆市特殊教育中心,每周一、三、四的3点半至5点半,都有一群像李强一样的“足球爱好者”在绿茵场上驰骋。

  他们的眼前一片漆黑,但脚步生风,犹如拥有“黄金双腿”。

盲人足球小将:虽然看不见 但我有“黄金双腿”

  1

  李强所在的队伍叫“扬帆足球队”,现有成员13人。

  “2013年时,学校组建足球兴趣小组。参与的盲生兴趣高涨,便慢慢进行正式化训练,2015年组建足球队。”33岁的足球队教练周威林执教已有9年时间。训练时,他常挂在嘴边的话是“没关系”“多练习”“注意安全”。

盲人足球小将:虽然看不见 但我有“黄金双腿”

  “踩球练习100下。”周威林一声令下,身着绿球衣的队员们便动了起来,足球随之发出细碎声响。

  初入队伍的同学总是不得要领,足球一溜烟滑走了,不禁举手向周威林求助。周威林走上前,让他蹲下,用手触摸自己的脚背感受动作:“老师踩着球,我的左侧是你的右侧。用脚的内侧交替,左右左右,脚不要给球过多压力。能想象吗?”

  实际上,每一位成员都是这样起步学习的。

盲人足球小将:虽然看不见 但我有“黄金双腿”

  因为看不见,盲生们只能用触觉感知补充视觉。“对他们而言,学习足球是弱势的,难度很大。”周威林说,最难的是孩子们对球性的掌握,比如踩球动作,视力健全的学生跟着示范,加上语言讲解很快就能掌握。但盲生,一个基本功动作练习一两个月是常有的事,80%靠手摸,再一步一步练习。

盲人足球小将:虽然看不见 但我有“黄金双腿”

  2

  李强是先天性失明,从12岁进校学习,足球已陪伴他6年。今年暑假时,学校翻新了草坪,踢球难度大了许多。李强不恼,乐观地说:“天天练,总有克服的一天。”

  “我在一年级下学期的时候参加足球队,当时身高才1米49。”李强踢足球得到了父母的支持,他由此开启了一星期至少三次的练习时光。经指导,他领悟出踢球时气息、耐力的重要性,便自我加压,每晚晚自习课后进行跑步训练,“用中速跑,每晚跑10圈”。除此之外,还有力量训练。如遇下雨天,就改为室内练习。

  “必须练。运动对身体有好处!”李强说得笃定。他回忆,最开始碰球时,根本连球去了哪都不知道。经过无数次的踩球练习,才慢慢熟悉球性。“这些年,我已经可以从原地踩球到带着球走、带着球跑、再到攻防,现在正在练习技巧。”作为队伍里的中锋骨干,李强对自己的防御能力颇为自豪。

  因为足球,李强开始对“球类”运动产生兴趣,篮球、乒乓球都是他的“伙伴”。他说,开心的事还有很多,比如自己正在学习的大号、学科地理、语文等。“每天生活都是丰富的”。

盲人足球小将:虽然看不见 但我有“黄金双腿”

  19岁的张鹏练习足球也已6年。10年前,他因调皮弄伤了眼睛,跌入黑暗。

  “困难的是,最开始我连球在哪里都不知道,还常把球弄混。现在不仅不会混淆,我还能精准地知道球在哪个方位。”张鹏说,足球令他感到快乐,不仅是赛场上收获了朋友,还有导师的关爱,“比较早练习时,我摔伤过很多次。往往我自己觉得没事,都是小伤而已,但老师觉得像摔到了宝一样,嘘寒问暖,把我当小孩一样看。”

  现在,张鹏成了队里的“老人”,每逢训练,他还要担负起照顾“新人”的责任。遇到稍微顽皮的“新人”,张鹏也很宽容:“练球,就是开心就好。”

  张鹏告诉记者,生活中自己是个手工控,“不用眼睛也可以做”,折星星、折千纸鹤、串珠都可信手拈来。他坦言,自己早已适应黑暗中的生活。现在他还学会了上网购物,“通过手机读屏,输入自己想要买的东西,再选择价位就可以了。”

盲人足球小将:虽然看不见 但我有“黄金双腿”

  11岁的陶文杰在队伍中虽然是小个子,但他心中藏着一个大秘密——“踢一场比赛,让爸爸看到后高兴高兴,让别人知道盲人不是不能做(很多事)”。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