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周6天排满滑冰课 61岁的他帮乡村孩子圆滑冰梦

浇冰场、磨冰刀、组校队,在老伴的支持下,李淳宇把学校里的滑冰课开展得有声有色。在北京延庆大榆树村,几幢

  61岁的李淳宇做了几十年的滑冰教练,一直在基层和校园教学。退休后,李淳宇从家乡内蒙古牙克石来到北京,又捡起了滑冰教练的老本行。一到冬天,李淳宇一周有6天都排满了滑冰课。浇冰场、磨冰刀、组校队,在老伴的支持下,李淳宇把学校里的滑冰课开展得有声有色。  

  在北京延庆大榆树村,几幢黄色的楼成为方圆两公里内最显眼的建筑,这是李淳宇任教的大榆树中心小学。中午时分,原本冷清的校园突然热闹起来,李淳宇抱着一摞护具,在十几名孩子的簇拥下,从西边的冰场转进学校。上午的冰上训练结束了,李淳宇要趁着中午一个多小时的休息时间收拾好装备、吃口饭,再为下午的训练做准备。

  61岁的李淳宇做了几十年的滑冰教练,一直在基层和校园教学。常年的户外工作很辛苦,他却觉得苦中有甜。“孩子们学会了一个新动作,那高兴劲儿就别提了。”这些“小幸福”时常触动着他。

  看到孩子们喜欢滑冰,李淳宇发自内心高兴

  李淳宇的“办公室”是操场南边的一间大约30平方米的平房,里面几乎摆满了他上课所需要的各种教具:学生们的滑冰鞋和轮滑鞋整齐地摆放在靠墙的两个柜子里,地上铺着一条仿真冰壶赛道,墙角还立着一包简易的冰球球杆……这些是李淳宇到学校任教后陆续添置的,每次用完,他都会认真地整理收好。

  到这里任教才一年多时间,李淳宇就把学校的滑冰课带得有模有样。他和老伴为学校新浇了冰场,还选拔了一些天赋不错的孩子组成校队,平时会为他们增加课后训练。“既然来了,就要把事做好。”是李淳宇挂在嘴边的话。

  除了教课外,冰场的日常维护成了李淳宇老两口最费时的工作。前段时间,延庆下了几场大雪,将原本就不易修复的冰面盖得严严实实。两个人早晨四五点钟就起床,先赶到学校冰场扫雪。李淳宇的老伴,是他在内蒙古牙克石读书时的同学,滑冰是两个人的共同爱好。来北京后,老伴对李淳宇的教练工作给予了巨大支持。连上两节滑冰课时,冰刀来不及磨,她就会带着学生们先做准备活动,给李淳宇留出时间磨冰刀。李淳宇带队员出去参赛时,她偶尔也会代一节滑冰课,“这是他的爱好,他的工作,我得支持。”在她心里,这是在帮老伴圆梦。

  一到冬天,李淳宇一周有6天都排满了滑冰课,但他自己能痛快滑上几圈的机会反而少了。要教动作,还要保证孩子们上冰安全,他把心思都花在了滑冰教学上。看到越来越多的孩子像自己一样喜欢上滑冰,李淳宇发自内心高兴。

  从家乡来到北京,继续做起了滑冰教练的老本行

  到大榆树中心小学教课前,李淳宇已经是延庆的“网红教练”,浇冰、上课,全都不在话下,当地的很多学校都向他发出了邀请。

  他的滑冰底子源于以前在内蒙古的生活和工作经历。家乡牙克石的冬天特别冷,最低气温能达到零下三四十摄氏度,因此当地的中小学每到冬天都会浇冰场,滑冰成了孩子们熟悉又喜欢的一项运动。李淳宇读初一时,就被学校选进了速滑队和冰球队,冰上项目自此成为伴随他成长的爱好。后来,他回校任教,主要教速滑和冰球,还曾带着学校的女子冰球队参加全国比赛。“那是上世纪80年代的事了,当时校队的水平还不错,有时会代表内蒙古队参赛。”李淳宇的眼神中闪着光,仿佛回到了那段光辉岁月。浇冰场、上滑冰课都是那时学会的,没想到成了他一辈子都离不开的工作。

  2001年,退休的李淳宇举家搬到北京。为了过滑冰瘾,他们一家三口每到冬天都要到夏都公园的冰河上滑冰,一来二去,就认识了延庆体校和几所学校的老师,几个人商量着把延庆的冰上运动“搞起来”。

  “那时的延庆几乎没有人会浇冰,我们先在公园里弄冰场,来滑冰的人还挺多,后来我就兼起了教练的工作。”李淳宇说。2014年,延庆举办了第一届中国业余速度滑冰邀请赛。当时,李淳宇的主要工作就是浇冰和冰面维护。“我们做得特别用心,那届比赛也得到了大家认可。”李淳宇说。

  2016年,延庆太平庄中心小学的老师们向李淳宇寻求帮助。为了开展冰上运动,学校将师生们种植玉米蔬菜的劳动实践基地改造成了冰场,但是浇冰却怎样都不成功。李淳宇听说后,和老伴一起来到学校。两天后,学校的滑冰课顺利开课,李淳宇则留下当起了教练。“没想到在北京又做回了老本行,当老师还是没当够。”

  要在更多的学校开展滑冰课,培养好苗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