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足联将于4月初就球员合同、延长转会窗、重新安排赛程等事宜出台相关规则
FIFA全球“抗疫” 中国联赛能否“软着陆”
上周晚些时候,国际足联(FIFA)“抗疫”工作组就疫情持续发展背景下FIFA如何利用规则调整支持,协助全球足球工作者特别是广大职业俱乐部及其球员、教练等维护劳动权益的问题举行会议。据了解,国际足联计划将于4月初就此类问题形成最终方案。
那么尚未开赛的新赛季各级中国职业联赛会否面临相应规则变化?中超球员会否在疫情期间适当减薪?由于各国(地区)法律及其他条件也各有不同,因此即便国际足联出台相关规则,中国足协、国内俱乐部及各有关方面也不会仓促“照搬”规则,而是结合自身实际情况,作出合法合理的选择。
成立“抗疫”工作组
FIFA形成三方面决议
10多天前,国际足联召开理事会主席团视频会议。鉴于疫情持续蔓延,FIFA决定成立“抗疫”特别工作组,密切关注疫情发展情况,随机应变,与各大洲足联及会员协会携手攻坚克难。
国际足联会议期间还形成了三方面决议:第一,在各项赛事日程表设计方面,确保兼顾相关各方利益及需求的同时,为各级赛事找到适宜的、符合全球足球利益的解决方案,并始终把保证赛事所有参与者健康作为第一要务;第二,在球员转会问题上,评估是否有必要对《FIFA球员身份与转会规定》进行修改或临时免除,并适时适当调整球员注册期限,从而保护球员与俱乐部的劳动权益;第三,考虑潜在的资金支持。也就是评估疫情背景下各大洲足球遭受的经济影响,从而分析是否需要给予全球足坛范围内的资金支持,以及商榷如何定义具体的资金支持机制。
有消息称,国际足联“抗疫”工作组近期就上述决议中涉及的规则调整细则内容进行了讨论,其中有一点内容比较引人关注,那就是结合疫情发生导致足球界各方面临巨大经济损失的现实,他们提议职业俱乐部及其球员在“薪酬发放”问题上均做出让步。另一方面,提议俱乐部适当延长与球员的合同期,从而在维护各项赛事完整性的同时保护球员的劳动权益。会议还提议调整今夏的国际转会窗口期——窗口开闭合时间随各职业联赛本赛季落幕具体时间而设定。
相关信息还显示,国际足联疫情工作小组3月26日举行会议,形成了比较一致的意见。而在3月27日举行的世界足球联盟论坛(World Leagues Forum)特别视频工作会议上,有关方面听取了来自全球17个职业足球联盟代表们的意见,就目前疫情对世界足球的冲击与影响、球员的合同、延长转会窗、重新安排国家队赛程等事宜展开了讨论,会上相关内容将与国际足联疫情工作小组草拟的方案一起提交国际足联。据悉,国际足联将在4月1日召开紧急会议,一旦通过上述内容,国际足联将正式发布,全面展开执行。
国际足联的方案
不可能脱离开各国法律、规则框架
那么,国际足联一旦做出规则调整,会不会对中国足球特别是职业联赛产生影响?中国足协以及俱乐部会否推出相应的措施应对自身联赛的现实难题?
从目前情况来看,无论是中国足协还是国内职业俱乐部都还没有具体的想法。据了解,中超联赛并没有代表参加相关信息中提及的“世界足球联盟论坛”会议。而从疫情背景下国际足联及各大洲国际足球组织公开信息来看,所谓应对措施或者说“决议”带有比较明显的“建议、非强制”性质。这是因为各级国际足球组织虽然有责任在行业范畴内提出一些建设性或者应急性方案,但这些方案的落实不可能脱离开各国(地区)法律、规则框架。
“要不要减薪”
不是困扰中国联赛的主要问题
同理,中国职业足球俱乐部是否会减薪,也需要结合中国足球的实际情况、法律法规制定情况来看。此外,中国职业足球联盟尚未挂牌成立,球员薪酬发放的问题事关球员与俱乐部之间的劳资关系,责任主体是俱乐部,而不是中国足协。还有一点需要指出,那就是包括欧洲五大联赛在内的足球职业化程度高度发达的联赛,其从业人员的劳动权益得到了成熟的社会保险制度的保障。如西甲球员临时失业后,会得到相应的社会救济,意味着即便被俱乐部减薪,球员依然能获得相当可观的收入。那么目前国内职业足球俱乐部特别是一些低级别小俱乐部,为球员及其他员工提供的保险及相关保障条件是否完备?五险一金是否齐全?这些问题或许比“是否减薪”更具现实意义。这样看来,即便国际足联推出一些指导性意见,那么国内各级俱乐部也不一定“照搬”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