抵制,为何是奥林匹克运动中最不祥的幽灵?

知名奥林匹克研究专家、北京体育大学体育人文社会学专业博士生导师、温州大学教授易剑东接受中新社“东西问”

  (东西问)抵制,为何是奥林匹克运动中最不祥的幽灵?

  中新社北京5月12日电 题:抵制,为何是奥林匹克运动中最不祥的幽灵?

  中新社记者 邢翀

抵制,为何是奥林匹克运动中最不祥的幽灵?

易剑东。本人供图

易剑东。本人供图

  现代体育是奥林匹克运动兴起和发展的重要载体。根据《奥林匹克宪章》精神,奥运会不应被政治化。国际体育界已达成共识,将抵制称之为“奥林匹克运动中最不祥的幽灵”,其终会遭受鄙视与唾弃。然而回顾百年现代奥运历史,时不时会有少数政客以抵制为名行一己之私。

  如何看待抵制奥运会的“噪音”?这背后的深层次原因是什么?知名奥林匹克研究专家、北京体育大学体育人文社会学专业博士生导师、温州大学教授易剑东接受中新社“东西问”独家专访,作出深度解读。

  现将访谈实录摘编如下:

  中新社记者:历史上曾有涉及种族歧视、战争、报复等不同原因的抵制活动,它们是否符合奥林匹克运动的初衷?能否达到所谓的“抵制目的”?

  易剑东:现代奥林匹克运动自诞生之日起就流淌着追求和平的基因。《奥林匹克宪章》多次强调建立和平、更加美好的世界,可以说奥林匹克运动有着追求和平的诉求。

资料图:当地时间2020年12月1日,正在用船运输的奥运五环标志,时隔4个月的安全检查和维修后,重新回到东京湾上。

资料图:当地时间2020年12月1日,正在用船运输的奥运五环标志,时隔4个月的安全检查和维修后,重新回到东京湾上。

  所谓抵制行为,又被称为“杯葛行为”(来源于英译boycott)。从历史上看,当全球政治存在博弈空间,奥运会就可能会被利用。比如,冷战时期几乎没有安静的奥运会。

  历史上对奥运会的抵制呈现出三种特征。第一,恰是因为奥运会极具影响力,有关国家才将其视为重要的诉求平台和抵制对象;第二,抵制运动伤害奥运会、本国选手、举办国及全球体育界;第三,以抵制欲达成非体育目的,但最终往往未能达成,反而起到副作用。

  以慕尼黑1972年奥运会为例,巴勒斯坦“黑色九月”恐怖组织闯入奥运村,最终导致11名以色列运动员被残忍杀害。以色列情报组织就此展开长达数十年报复式追杀。由于1979年苏联出兵阿富汗,多国联合抵制莫斯科1980年奥运会,1984年苏联又联合东欧国家集体抵制当年的洛杉矶奥运会。这都说明,抵制和报复不仅没有达到目的,反而激起新的仇恨。

资料图:当地时间2020年7月23日,东京奥运会倒计时一周年,东京晴空塔亮起奥运五环色灯光。

资料图:当地时间2020年7月23日,东京奥运会倒计时一周年,东京晴空塔亮起奥运五环色灯光。

  冷战时期对奥运会的抵制,让国际体育界及国际社会深刻认识到“杯葛行为”多可耻,抵制不得人心。对一个拥抱和尊重奥林匹克运动的国家来说,无论如何都不该抵制奥运会,全世界应当摒弃这种行为。谁抵制,谁就将遭受国际社会的鄙视,这是国际奥林匹克领域颠扑不破的坚定共识。

  中新社记者:抵制活动造成的伤害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由谁承担,伤害是否可弥补?

  易剑东:抵制奥运会是对奥林匹克和平原则和联欢属性的最大破坏,极大伤害全球热爱奥林匹克运动的大众的情感,而运动员则承担了最直接、最具体的伤害。

  由于运动员获取表演和奖励的频率较低,职业生涯相对较短,且体育赛事偶然性、激烈性突出,参赛和表现机会均是稀缺资源,抵制奥运会最直接、最具体的伤害是对运动员造成的,且难以弥补。

资料图:2020年9月17日,北京2022年冬奥会吉祥物和冬残奥会吉祥物发布活动在北京举行。图为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在发布活动上与小演员互动。/p中新社记者 富田 摄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