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着假肢登上珠峰的夏伯渝:准备和等待着下一次出发

夏伯渝: 珠峰之巅 梦想不停 本报记者 刘 峣 在珠峰7900米雪坡上,暴风雪漫天席卷。从1975年首次精确测量珠峰高度,

  珠峰之巅 梦想不停

  本报记者 刘 峣

  在珠峰7900米雪坡上,暴风雪漫天席卷。年轻的向导突然发现,夏伯渝假肢上的螺丝钉掉了一颗。  

  “白雪皑皑的雪地里,一颗小小的白色螺丝钉,一般人很难看到。要不是及时发现,假肢很快就会松散脱落……”回忆起两年多前成功登顶珠峰的场景,71岁无腿登山家夏伯渝最先想起的,却是那颗失而复得的螺丝钉。

  40余年,终被珠峰“接纳”

  2018年5月,那是夏伯渝人生中第五次“冲峰”。1975年,24岁的夏伯渝跟随中国登山队承担首次精确测量珠峰高度的任务。下撤过程中,由于将睡袋让给队友,他的双脚被冻坏死、被迫截肢。

  躺在病床上,听到9名队员成功登顶的消息,夏伯渝眼泪直打转。灰暗之时,一句话让他重燃希望——一名来华传授经验的外国专家看到夏伯渝的情况后表示,如果装上假肢,不但可以像正常人一样生活,而且可以再登山。

  “那个时候,我是多么希望听到这样的声音。”夏伯渝说,“当带上假肢、第一次站立起来时,我决定还要去登山。”

  山再高,高不过登山的人;路再险,挡不住勇敢的心。没有脚就不能登珠峰?夏伯渝不信命,也不信邪。一双假肢、一颗雄心,是他冲顶珠峰最重要的依托。

  穿着假肢登山,难度超乎想象。由于没有踝关节,上山时只能靠假肢的“脚尖”走,很容易打滑摔跤;假肢没有感觉,只有传递到腰上才能做出反应……与普通登山者相比,同样的攀登距离,夏伯渝要花上两倍甚至更多的时间。

  为此,夏伯渝几十年来坚持着日复一日的训练:从清晨5时开始,完成一个半小时的仰卧起坐、背飞、引体向上后,再去爬香山或是进行10公里的快速徒步,直到今天仍是如此。

  40余年间,夏伯渝数次攀登珠峰。雪崩、大地震、暴风雪……他屡屡与死神擦肩而过,也与珠峰遗憾错过。2014年,他在珠峰大本营遭遇雪崩;2015年,他在突击顶峰时遇到尼泊尔8.1级大地震;2016年,他在距离峰顶不到百米时遭遇暴风,为了夏尔巴向导的安全放弃冲顶……

  这几年,每次去登山前,他总是安慰家人“这是最后一次了”。终于,在第五次冲顶时,用夏伯渝自己的话来说,珠峰“接纳”了他。

  激励年轻一代为梦拼搏

  “2018年攀登冲峰是这么多年来最危险也是最困难的一次,我们从珠峰大本营一出发,就遭遇狂风大作、雷电交加。”夏伯渝回忆道。

  “因为一直在吃溶血的药物,身上一旦出现伤口就会血流不止。”除了惊险的螺丝钉,腿上的血栓也让夏伯渝攀登的每一步都走得更慢、更小心。

  更大的挑战出现在冲峰之后——还没来得及享受登顶的喜悦,暴风雪突然而至,身边一片白茫茫。

  这回肯定下不去了,夏伯渝想。

  “但在山上通话的时候,我跟爱人保证,一定要平安回家。”夏伯渝说。于是他拉着从山顶降下的路绳,咬紧牙关,一步一步地往下挪。长时间的攀登让他的双腿肿胀,假肢只能穿进一半,动作一大极易脱落。

  “那时候真是腿也不敢抬,就顺着雪面慢慢往下蹭。从7900米的高度下来,一般人最多也就走四五个小时,结果我走了十几个小时。”夏伯渝说。

  成功攀登珠峰之后,夏伯渝的人生故事感染和鼓励了更多人。2019年,在劳伦斯世界体育奖颁奖盛典上,夏伯渝坚持不懈的攀登历程获得了年度最佳体育时刻奖。

  在夏伯渝家中,有一个角落摆满了奖杯和纪念品,记录和见证着他的荣耀和忙碌。中国男篮、女篮国家队,中国田径队,北京国安足球队……很多体育队伍都曾邀请夏伯渝分享个人经历,鼓励年轻一代的体育人为梦想不断拼搏。

  “对我来说,登山是一个目标和梦想。这么多人的关注确实打乱了我的生活,但如果我的登山经历能够给大家一些启迪或借鉴,那我就很欣慰了。”夏伯渝说。

  同登山爱好者交流时,总会有很多年轻人围上来,向夏伯渝咨询登山问题。“有的人说,你都70岁了,没有脚还能登上珠峰,那我也没问题。我会忠告他们,登山绝不是这么简单的。”

  “我以前是登山运动员,而且这么多年来从来没有停止过锻炼。登山一定要从体能上、思想上、资金上做好准备。”夏伯渝说。

  等待下一次出发

  征服珠峰、继续攀登,并不是“老人与山”故事的结尾。

  去年,夏伯渝重回珠峰保护区和珠峰大本营,身份却已不再是登山者。在那里,他与志愿者与一起收捡垃圾、宣传环保,鼓励更多人擦亮天路、保护珠峰。两天时间里,超过百人加入到夏伯渝的队伍。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