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超俱乐部心态失衡加剧裁判信任危机?

昨天中午,在中超第16轮“上海德比战”第二回合打响前几个小时,中国足协确认由41岁的本土国际级裁判员马宁执法

  中超俱乐部心态失衡加剧裁判信任危机?

  昨天中午,在中超第16轮“上海德比战”第二回合打响前几个小时,中国足协确认由41岁的本土国际级裁判员马宁执法本场焦点比赛。由于马宁作为22日晚京鲁大战VAR(视频助理)裁判员,提示韩国籍主裁金希坤判定“鲁能第2粒进球犯规在先”引发巨大争议,因此从执场安排来看,中国足协仍保持对马宁执法能力的信任。中国足协特聘两名韩国籍裁判员驰援执法中超,很大程度上意在“平复争议”,但从实际情况看,“洋哨”亦不可能尽善尽美,中、外裁判员的混编执法依然难获俱乐部的信任。

  10月21日晚,作为中国足协为本赛季中超联赛邀请的首批(亦可能是唯一一批)外籍裁判,韩国籍裁判员金希坤、高亨进分别进驻中超苏州(争冠组)赛区、大连(保级组)赛区。与此同时,在亚足联综合排名最高的中国足协在册国际级裁判员马宁由大连赛区抵达苏州赛区,随后金希坤、马宁被分别指派为22日晚北京中赫国安与山东鲁能焦点比赛主裁判、VAR裁判员。按照往季及本赛季中超裁判员执场安排的大致规律,某一名优秀裁判员(兼具主裁、第四官员、VAR裁判员资格)一旦担任前一场重要比赛主裁或VAR裁判员,那么该裁判员在接下来同赛区另一场重头戏中就可能角色互换。

  金希坤担任京鲁大战次回合主裁的一个重要背景,是两队首回合比赛当值主裁沈寅豪因作出争议判罚被球迷举报“论文造假”,从而不得不暂别苏州赛区,返回上海原单位作解释,马宁也因此驰援而来。  

  在业内人士看来,金希坤主哨京鲁大战,就意味着同轮上海德比将由马宁主哨。从23日公开的结果来看,马宁仍获得了中国足协的信任,确认执法当晚上海德比。

  裁判问题对中国职业足坛来说可谓老生常谈。受疫情及各类现实因素影响,中国足协无法邀请外籍裁判执法中超联赛首阶段赛事,本土裁判员得到了一次难得的机遇。然而,不同本土裁判基础、应变能力、学习能力、心理抗压能力参差不齐,因此在中超执法过程中表现各异。错、漏判偶有发生,招来近半数中超俱乐部的投诉。邀请洋哨的呼声很大程度上源于俱乐部对本土裁判员缺乏信任。

  “外来的和尚”好念经吗?就全场比赛情况看,金希坤的执法能力不俗,绝大多数的重要判罚准确无误。但同样受制于现实条件,目前中国足协很难邀请整组外籍裁判执法单场比赛,特别是在VAR技术手段介入赛事执法工作后,中超联赛对裁判员执法工作质与量的要求都空前高,虽然邀请了外籍裁判主哨,但执法团队中的绝大多数团队成员都来自本土裁判阵营。

  尽管国际足联对于当下足球赛事推出了统一的规则及统一尺度,但因为不同国家(地区)足球环境与基础、竞技水平不同,其裁判员对规则的掌握和实际操作表现也不相同。金希坤从抵达赛区到携手中方裁判共同执法,磨合的时间非常有限,对于格德斯是否犯规,至少在第一时间判断上他与马宁出现了认识差异。从结果上看,金希坤接受了马宁的建议,似有“客随主便”的意味。至于最终判罚正误与否,也只能依据中国足协裁判部门最终的认定结果。

  从金希坤本赛季中超执法首秀来看,洋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俱乐部对判罚工作的不信任情绪,但这种抑制作用并不绝对,甚至情绪会随着利益竞争的加剧而被进一步激化。

  截止到10月22日晚,中超联赛第二阶段赛事第2轮赛程刚刚过半,但几乎轮轮都会出现引发参赛方不满的争议判罚。究其原因,除了裁判员自身业务能力因素之外,也与当下竞争的惨烈不无关系。

  如果第二阶段仍采取常规的循环赛制,那么“赢一场球上天、输一场球入地”的局面就不会出现。一位保级俱乐部老总分析称,“看过国安和鲁能比赛,大家都在讨论裁判判罚的正误,但大家也许没有意识到,正是因为‘一场定成败’的赛制客观上加剧了各队对利益竞争的看重,他们的神经比以往都敏感,裁判问题在这种特殊赛制作用下被无限放大了。”

猜你喜欢